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现代启示
- [Author]新书推荐:《博学成才〈论语〉智慧的现代启示》
- [Category]
Buy Online
- [Key-words]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现代启示 儒家 孔子
- [Profile]对别人有礼貌,自己所不欲求需要的,也别施加给别人。这样不仅在国家社会中不会遭人怨恨,在家里面也不会遭人怨恨,做到这点,也就是仁了。
- [Issue-date]2011-11-13
- [Last-time]2025-05-05 04:06:22
- [View-times]1907
Text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现代启示
孔子主张忠恕之道,可以说孔子的仁道也就是体现在“忠恕”这两个字之中。而其中这个“恕”的具体内容就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是孔子所说的恕道。子贡向夫子请教:“有一言可以用来终身行之的吗?”
孔子就告诉子贡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孔子认为这个恕是可以让人一生都去奉行的,自己所不欲求的,也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。也就要推己及人,将心比心,这样的为人处事就是恕道,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。在《论语》里,孔子不止一次提到了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这句话。可见孔子对于恕道的重视。因为在孔子看来,恕道也是“仁”和“礼”的一种表现。
仲弓向孔子问仁,孔子说:“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对别人有礼貌,自己所不欲求需要的,也别施加给别人。这样不仅在国家社会中不会遭人怨恨,在家里面也不会遭人怨恨,做到这点,也就是仁了。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对于孔子的这句话有很深刻的体会,他把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。
现代小启示
正因为孔子所讲的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这个道理很深刻,得到了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推崇是很正常的。可以说伏尔泰真正看懂了孔子的学说,孔子本人也受到了伏尔泰的崇拜。可是像伏尔泰这样的人不多,后来这句话还被载入法国的《人权和公民权宣言》,可见其影响的深远。不管东方西方,不管古代、现代,这一句话所承载的道理是不会变的,只要是人类社会都适用,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。
当然,从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来看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原则普遍存在。不管是别人对自己,还是自己对于别人,违反了这个原则,就会出问题。不是别人怨恨自己,就是自己怨恨别人,而我们做到了这一点,生活中就会少很多的麻烦,会少很多伤害别人的机会,也会少很多带给别人怨恨的事情。
推荐新书:博学成才 《论语》智慧的现代启示
Golden-Book